书写便捷是汉字笔画与构件形成的主要支配原则,“便”是符合书写的生理习惯,“捷”是书写快速。现代汉字单一笔画有右横折而无左横折,有左竖折而无右竖折,就是因为左横折、右竖折,需要从右到左书写,不符合生理习惯。“便”也是为了“捷”,因为符合生理习惯就快,不符合就慢。上述表层规律是由书写便捷原则决定的,依据“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写完左旁之后,接着是从上到下写右旁,左旁最后一笔的横画变为提画,是为了缩短与右旁第一笔的书写距离,距离短则快。而在上下结构字形及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时因为是整字的最后一笔,所以没必要变化。
现代汉字笔画与构件的形成及变化有两个支配原则:一是书写便捷,二是整字优先。
以上说的是表层规律,规范是汉字的常规属性,即这些规律的支配原则。即构形规律和书写规律。就必须规范。“马”的最后一笔独立使用时是横画,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
受书写便捷原则支配而形成的构形规律和书写规律还有很多。如“同”“月”“闪”“而”“丽”“甫”等字形为什么有钩?因为依据“先外后内”的书写顺序,写完外框后要书写内部笔画,勾起来是为了缩短距离,快速书写内部笔画。再如“羊”“关”“当”“光”“丧”“豆”等字上部或中部都有“丷”,为什么两点
横画变提画有着严格的规律,即凡是左右结构字形左旁最后一笔是横画的一律变为提画,而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及上下结构字形中的横画则不变。如“飒、竖、位”,三字同从“立”。在“飒”字中,“立”是左右结构字形的左旁,横画变成了提画。“竖”是上下结构字形,“立”的横画不变。在“位”字中,“立”是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横画不变。再如“地、垦、杜”,三字同从“土”。“土”的最后一笔在“地”字中横画变为提画,在“垦”“杜”中不变。又如“政、整、征”,情形相同。包括一些在现代汉字中不能或很少独用的构件,其变化也相同,如“颤—擅”“勤—谨”“巯—经”“勃—脖”等,前者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左旁,横画变为提画,后者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横画不变。
为什么有这些规律?为什么有的变、有的不变?这就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那么,而要达到这一条件,深层是指决定这些规律形成的支配原则。汉字的规范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认为,纵观汉字发展史,在现代汉字中,例如,有的字形中的笔画在独立使用时是横画,作为构件构成“骥”字时横画变成了提画,还是共时的互为交流,不影响接受且共同认可是汉字的必备条件,如“马—骥”,其他如“土—址”“业—邺”“豆—豇”“立—站”“子—孔”“工—巧”“止—歧”“牛—牝”“车—轨”“至—到”“且—助”“正—政”“鱼—鲍”等皆是。主要体现在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上:表层是指严密的构形规律和书写规律,而作为构件构字时横画会变成提画。这是由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汉字的不断自我规范史。无论是历时的古今传承,
6月1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的学生们参加汉字书写大赛。丁根厚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