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热点问题十问十答→

孩子出生半年以后,从母亲体内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一旦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容易患传染病。婴幼儿患上传染病尤其是急性传染病,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导致残疾乃至危及生命。因此,为了提高儿童免疫力,需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答:预防接种证由出生医院在新生儿出生后办理,如果出生时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办理或有遗失,监护人应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到儿童居住地所辖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儿童接种疫苗时,监护人需要携带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孩子疫苗接种信息的凭证,是有关疫苗接种状况的证明,也是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依据,监护人应当长期妥善保存。

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可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类。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常见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有: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等。

答:无论接种免疫规划疫苗还是非免疫规划疫苗,都是对孩子健康的一种保护。非免疫规划疫苗可以作为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或者补充,也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同样需要接种,家长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是否接种。

答:除了新生儿出生后在医院接种的乙肝疫苗第1剂和卡介苗外,监护人需带孩子在居住地所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其余疫苗。接种门诊的地址、服务时间和联系方式可以关注“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点击“接种服务”—“云南预防接种”进行查询,并进行线上预约。

答:可以。推迟接种不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应答效果,但是推迟接种期间人体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预防接种应该尽量按照预约的日期进行。遇到特殊情况可以推迟,但不能提前(提前会影响接种效果)。遇到不得不推迟接种时,只需按接种程序完成后续针剂次的接种,无需重新接种一遍。还是建议及时接种,以尽早产生免疫力。

答:过敏反应有轻有重,接种疫苗后发生的过敏反应多为轻微皮疹,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情况非常罕见。相对于不接种造成的患病风险,接种疫苗的获益更大。在医学上没有“过敏体质”的说法。所谓过敏体质者接种后可加强观察,如果有过敏表现,可以及时对症治疗,一般不会对健康有影响(也不影响接种效果)。接种后如果出现了非常罕见的严重过敏反应,应避免再次接种相同的疫苗。

答:严重不良反应,虽然非常非常罕见,往往都是接种30分钟内出现。因此,接种完疫苗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便于让现场的专业医务人员及时处置,避免意外发生。

答:接种后发热或局部红肿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多喝水和局部热敷的方式缓解(卡介苗引起的硬结不能热敷),通常1-2天后可自行恢复。如果情况变得严重,则应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并前往医疗机构做相应的对症处理。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