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建筑业历史悠久,在青岛、山东有着‘建筑之乡’美誉。”说起即墨建筑的历史,曾参与《即墨建筑志》编写的原即墨建委质检站站长于明便滔滔不绝。
据于明介绍,1987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1.97亿元(按1980年价格计算),占社会总产值的11.5%。直到本世纪初,即墨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一直处于地区先进水平,无论是施工面积、工程质量奖项,都在青岛名列前茅。恒生源集团前身王村建筑公司还走出国门承接工程,行业一时进入鼎盛期。
其中建筑一级总包资质5家,目标剑指国内建筑行业一流。组建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迅速萎缩。目前,没有一家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总建筑面积约1226万平方米,
到底如何求生存、求发展?营建集团董事长李延森也一直在思考。2020年4月,李延森关于打造龙头企业、实施新型管理模式的建议,得到区政府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的一致肯定,也为下步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当年6月3日,建筑业协会成立了以营建集团董事长李延森为组长,即建集团总经理孙学浩、即墨七级建筑公司董事长黄永顺为副组长的建筑产业化升级工作领导小组,从各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办公室,开展龙头企业筹建工作。去年7月27日,“中新基建发展(青岛)有限公司”、8月18日“中即控股有限公司”先后注册成立。10月10日,新公司正式落户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办公大楼,同时,将即建集团一级总包资质
市场份额一路下降,由本地骨干建筑企业合力打造的“中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落地运转,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本地建筑企业面对外来知名建筑企业纷纷涌入,三级及专业承包、劳务分包35家?
企业规模小而散、没有龙头带动、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即墨建筑业,促使建筑业从业者、企业、主管部门从不同的方面寻求突破。
”于明介绍,为了寻求生机、重振即墨建筑业辉煌,我区建筑行业抱团发展,我区共有建筑类企业52家,据统计,“但随后,本地建筑业企业因为缺乏竞争力,二级总包资质12家,近年来,2019年全区在建项目246个,近年来,拉开了建筑业产业升级大幕。错失做大做强的战略机遇。即墨建筑业表现出小富即安、故步自封的弱点,产值则仅占当年即墨全区GDP约1.5%。去年以来,但本地建筑企业所占份额仅有17%,随着周边龙头企业纷纷崛起、外来建筑大鳄争先入驻,生存空间被挤压殆尽。目前。
2013年,城建局调研起草了《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建筑企业升级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打造即墨建筑业品牌、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建立争先创优奖励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等七方面具体措施,意见虽以即政发(2013)32号文下发,但因奖补政策难兑现等导致推行受阻。
近年来,即墨区委区政府、区住建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即墨建筑业的发展和扶持政策,引导行业转型升级。2018年5月8日,区委主要领导专门召开了建筑业企业座谈会,并要求企业增强抱团发展意识,推动建筑业做大做优做强,增加市场份额。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听取情况汇报、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为产业升级提供助力。
区建筑业协会作为行业发展平台,近年来也一直把抱团发展作为中心议题,多次组织会员单位研究、磋商,但如何抱团、如何突破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