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巡检工作的创新和价值在于突破传统意义上‘只有去现场才能发现问题’的固定思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查工作专班人员介绍说,在线巡检不但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方法论”,更经过实践探索,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迭代优化,解决了现实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巡检效率,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如何更好地实现单体质量评定,如何做到标准统一,如何真正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等。
对省级抽检专家200余人次进行培训,安徽省编制下发了《安徽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方案》,培训市、县(区)普查人员700余人次,已开始对部级服务器后台的数据质量进行初查,确保省级抽检质量。对重要问题及时纠偏。通过现场和线上两种方式,避免最终“回头干”。通过不断“回头看”,部普查工作专班在全国122个试点县区开展房屋建筑与市政设施调查工作时,为了全过程管控数据质量,做到所有市、县(区)全覆盖。保障源头数据质量。在开展省级抽检前,在线巡检在数据采集阶段之初就应运而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进行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总结出即使不到现场也能发现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经验?
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督导方案》,把调查工作列入重点督导事项。在全省范围,先后召开5次工作部署会和工作推进会,组织3次各级调查责任部门视频培训,组织省级第三方技术机构两次赴各地开展巡回培训指导,现场解答调查中的问题。
2021年8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数据在线巡检办法(试行)的通知》,启动调查数据质量在线巡检工作。紧接着于当年9月10日发布《关于推荐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成果在线巡检员的通知》,面向部分省份征集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巡检员参与巡检。由10个省份推荐的108位巡检员和138名巡检专家组成第一批队伍,经过专业培训正式开展工作。
河南省研究编制了《河南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为顺利开展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同时,河南省采取召开全省技术指导视频会、现场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及时解答各地市反馈的问题。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既对照标准明确了“干什么”,又因地制宜厘清了“怎么干”,普查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到2022年7月时,部级已累计完成33批3800多个巡检任务,覆盖2300多个县区,下发2000余份数据质量提示或警示单,并收到相关县区数据整改反馈说明。其间,根据巡检结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数据质量管控的通知》,要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更重要的是基于初查工作,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总量基数大、分布范围广、调查指标专业性强。供各地参考借鉴,编制印发《后台数据初查共性问题报告》,指导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将质量关口前移,
内蒙古自治区将培训分为室内培训和室外实地培训两部分。室内培训主要讲解调查流程,制作培训使用手册;室外培训是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实际操作培训和现场答疑,为调查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对全区12个盟市除3个试点外的100个旗县区均进行了全专业、全覆盖在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