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作人员介绍,“AI名家画画”可以呈现毕加索、蒙克、莫奈等多位名家的画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说,AI可以将景象以毕加索的画风实时呈现。“我曾将‘小冰’的作品混在中央美院毕业展作品中,展出1周后都没有人发现展品中混入了AI画作。“通过摄像头,”“有很多人还表示对‘小冰’的作品产生了共鸣。
普通人竟能像名家一样画画,呈现毕加索、蒙克、莫奈的画风?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人工智能或能助你圆梦。
目前在艺术创作领域,AI有一些较好尝试。但这些创造事实上还是基于背后的算法。分析并量化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可以让人工智能准确把握并学习。但从人工智能本身来讲,目前并不能自己编程,因此严格说来不能认为人工智能具备创造力。
在手机端,人们还可以与AI“小冰”互动。输入一段激发“小冰”绘画灵感的文字,等待3分钟就能得到一幅独一无二的画作。据介绍,“小冰”的艺术创作模型学习了人类艺术史上236位著名画家的画作。其作品特色不仅体现在构图方面,在用色、表现力和作品细节等方面也可圈可点。
不少人希望把脑海中的画面呈现出来,却苦于不会作画。如今,只需在屏幕上输入几个关键词,AI绘画工具就能快速生成令人惊艳的绘画作品。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Tiamat人工智能艺术团队的展位吸引着好奇的观众,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首次尝试AI绘画。
与海外AI绘画工具不同,Tiamat不仅能理解中文,也能轻松驾驭诗词。Tiamat人工智能艺术联合创始人姚宇清说:“Tiamat人工智能艺术项目专注于强大的多模态技术的落地应用,致力于人类灵感创造力与科技碰撞,拓展算法艺术与人工智能创造力在商业环境中的应用边界,探索前沿AIGC(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的生产方式)领域的可能性。”
AI也能在绘画比赛中获奖。今年9月,一名参赛者用AI绘画工具生成的作品,在艺术比赛中拔得头筹。主办方表示:“我们没有禁止此类行为,但AI绘画引发争议,明年比赛可能会重新评估,也许会排除这类作品。”
AI创作的绘画走上了拍卖台。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画作《埃德蒙德·贝拉米的肖像》拍出43.25万美元的高价,引发人们对该作品艺术性的广泛争议。
目前,在商业应用中,已有部分设计工作室表示Tiamat的画可以作为灵感与蓝本进行场景设计。
AI没有止步于静态作品,更多应用正尝试让绘画“动”起来。近期,AI绘画应用Dreambooth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在应用中输入几张动物照片,AI就会记住,将其作为关键项套入任何场景,一键实现“无限分镜”。有视频博主利用该应用,输入整个工作室的成员照片,直接生成了“史诗级”叙事的故事,令网友十分惊讶。
但这也让一些人忧心忡忡,猜想艺术家是否会被科技“夺去饭碗”或丧失原有的创造力,而不得不
每位艺术家都有一定的个人风格,人工智能以此来计算调整表征空间、采样及生成模型,创作反映艺术家思想的作品。
在服务艺术家的同时,科技让知识和艺术更加日常化。人工智能可以让大多数人享受到艺术创作的美感。有的人想画一只鸟,但即使手里被塞了一支画笔也画不出来。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这类人实现梦想。
同类产品层出不穷。在名为Phenaki的应用中输入一大段文字,能直接生成短片。不仅如此,它还能生成各类风格的动态产品,比如动画等。那是不是意味着,输入剧本生成电影的那天真的会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