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针织品生意挣钱吗王胜:用挣钱的买卖做不的公益

如何把自我造血循环能力孱弱的民间组织成功转变成为可以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是当前困扰一大批民间组织的现实难题。很多民间组织负责人开始厌倦到处“化缘”,“东打一枪、西打一炮”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站着”把好事儿做了,而不是四处求人。

2008年,花旗银行中国总部有关负责人找到了时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的王胜,希望他能帮忙推广银行“理财有道”这套书,把书“送”进上海、北京各所名校。

“他们(指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且缺乏其他途径获得这种教育。王胜开始向导师朱永新的“傻”靠拢。”渐渐地,他们比那些家境富裕的名校生更需要财商教育,记者注)会更早地进入社会,

以曾任苏州市副市长的教育学者朱永新为例,他除了把自己的基本工资留下,工资之外的出书版权费、讲课费等收入,全部投入到自己的“新教育实验”中。朱曾这样形容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一个“疯子”带着一群“傻子”为教育理想往前冲。

在送书进名校的过程中,王胜惊讶地发现,那些北京四中、人大附中、上海中学的学生竟然喜欢看。尽管喜欢这种财商教育书籍的老师很少,但学生们的反应,让王胜“嗅”到了机会。

“我过去做什么都是要算的,核算产业形势、收益、成本、盈利能力之类。但朱老师的团队,为了推新教育实验,几乎啥也不算,全情付出。”2005年,做IT的王胜在家人鼓励下,考取了苏州大学朱永新的博士,从此以后,他的心灵一直在被一帮“疯子”“傻子”刺激。

朱永新的教育观点是,通过一个个教师个体的改变,来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但王胜却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靠个人太慢。能不能有一种可以迅速复制推广、持续性强的东西来推进改革?”

王胜创办的“百特教育”,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几个已经转型为“社会企业”的民间组织之一。从今年6月开始,它有了自己的企业银行账户——上海百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刚刚过去的9月,它又以社会企业的身份获得了天使轮融资300万元。3个看好“青少年财商教育”前景的个人,决定投资这个年轻的企业。

王胜心里清楚,如果开办一家商业化的青少年财商教育机构,钱不会少挣。但他偏偏选择了一条公益之路,不是把专业课程“卖”给那些名校里的高材生,而是“送课”给薄弱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

作为过来人,王胜说,“百特教育”从出生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商业模式”基因。这个从某新加坡IT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位置“下海”做公益的IT男,从一开始,就把“青少年财商教育”项目当作一件“产品”,“有头、有尾,有目标、有过程、有评估”。一个准则是,质量控制好、成本核算好。

王胜原本是个商人。在接触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以前,他压根儿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为了理想、为了社会进步而奋斗。

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财商教育理念逐步被引入我国。财商就是FQ(Financial Quotient,金融本领,记者注),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赚钱理财的潜力和能力。近年来,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被称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财商课程”不就是他正在寻找的教育改革突破口吗?一方面,这种课程在国内尚不发达,甚至处于空白、缺失状态;另一方面,学生们不排斥反而很喜欢这种课。为什么

王胜成了这群“傻子”中的一员。“本来以为读博就是混混日子,没想到居然从IT转行做了教育。”对自己后来的转变,王胜连连摇头,这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结果——创办一个专注于青少年财商教育的民间组织。

文章已创建 77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